來源: 中國青年報 2016-08-15
“據預測2020年全球交付通航產品可達4000架左右,中航工業預計交付800架,占20%;2020年,預計國內新增交付通航產品接近1000架,中航工業預計交付國內400架,占40%。”這兩個比例是中航工業為加快通用航空產業發展制定的目標。
今年5月,國務院《關于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》正式發布,對“十三五”期間我國通用航空進行了新的定位和部署。7月27日,中航工業發布了《關于加快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的決定》。
中航工業副總經濟師李平對此進行了解讀:“《指導意見》中明確提出要‘培育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通用航空企業。研發制造水平和自主化率有較大提升。’中航工業作為通航產業的主力軍,義不容辭承擔服務國家戰略的責任與使命。未來從通航產品研發制造、配套、保障到品牌建設,各個關鍵環節都要實現突破。”
他提供了一系列數據。目前美國通用機場約2萬個,各類通用飛機超過20萬架,通用航空產業一年的產值超過1500億美元,提供的就業崗位超過100萬個,美國全年通用航空飛行時間超過2300萬小時,其中私人飛行時間占比達到30%以上。而目前我國通用機場僅300多個,通用航空企業300家,在冊通用航空器僅2000架,不足全球通用飛機數量的1%,去年飛行小時數僅73萬。
“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,我國通航產業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,我國通用航空市場未來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。”李平進一步解讀,在這大發展過程中,中航工業會堅持“創新、協調、綠色、開放、共享”五大發展理念。
“創新”在《決定》中有多處體現:“鼓勵管理層、技術骨干參股”的體制創新;通航運營業務的商業模式創新,同時重視產品設計創新;在通航產品研發和制造階段都要引進社會資本。
“控制不控股、推動不盲動、管住不管死、放開不放任,以技術、品牌、少量資金等入股,不謀求最大股份,交由專業團隊發展壯大,不干預日常經營事務”等一系列關鍵詞,表明中航工業下決心在通航運營環節充分開放、充分放權、充分信任,運營模式將有實質性突破。”李平認為這些都體現了對通航產業市場前景的信心,“過去我國通航產業的發展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,‘上不了天’‘落不了地’‘飛行員少’‘市場尚未形成’等都是繞不開的制約因素。但這次《指導意見》對解決此類問題都作出了部署。”
中航工業已將每年的5月15日確定為“通用航空日”。“515”,取自“我要飛”的諧音。在通用航空日,不僅有一場盛大的愛飛客大會,也會成為通航產業發展研討、投資洽談的重要日子。